【网络中国节】同赏中秋月,共叙中华情
一年月色最明夜,千里人心共赏时。中秋节对于国人来说,是万家团聚、共享天伦的好日子。月明九州,情暖人间。就像季羡林先生曾在《月是故乡明》中说的,“每个人都有个故乡,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,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。”溶溶月色、皎皎思念,链接起华夏民族的情思与浪漫。
万里神州,中秋同庆——贵州长顺,布依族农民携手收稻谷、打糍粑;安徽宣城,家家户户忙着制蜜枣、迎中秋;四川泸州,邻里聚在一起点桔灯、吃月饼……民俗迥然,美好共通。
2022年的中秋节,因疫情原因,或需“换个方式过”。中秋临近,人员流动性和聚集性增加,防输入、防扩散压力加大。多地倡导中秋假期“非必要,不返乡,不远行”“就地过节、延期返乡”。然而,这不能阻断国人对这个传统节日的精神寄托。
月饼的甜蜜、饭桌前的馨香,寻常日子中的小确幸,奔波旅途里的小梦想,在中秋这个诗意而浪漫的日子,让每个游子眼里有光、心间生暖。
这份光,来自传统文化。中秋之说,始见《周礼》。古人云:“仲秋之月养衰老,行糜粥饮食。”魏晋时,有“谕尚书镇牛淆,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”之记载。直至唐初,中秋才成为固定节日。及至明清,与元旦齐名,成为仅次于春节的中国第二大传统节日。亦有人说,“秋”的正解是“庄稼成熟”。拜月娘、放天灯、纵情对歌、分享月饼……不忘根、不忘本,千百年来,“中秋奇妙夜”的形式在变,其核心价值始终未改:弘扬农耕文明、承续“合和”文化。
这份暖,来自华夏同心。在中国、在世界,在亿万华人的心里,中秋都是割舍不断的情愫与惦念。中秋,与春节、清明、端午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。2006年5月20日,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自2008年起,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。2015年9月,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西雅图出席侨界举行的欢迎招待会时,动情地说:“再过几天就是中秋佳节了。每逢佳节倍思亲。我知道,在座各位都很思念万里之遥的祖国和亲人,祖国和亲人也牵挂着每一位海外游子。”对于海外游子来说,中秋佳节,也是家国之爱同频、家国情怀共融的日子。
江山万重,皓月千里,南国北疆,心手相连。同赏中秋月,共叙中华情。2022年的中秋节,亿万华夏儿女“千里共婵娟”,带着绵延千年的祈盼与祝愿——向未来,向明天。(责任编辑:乐水 安然 宇馨)
[责任编辑:宫江涛]
免责声明:华夏商网转载的信息,目的在于传播丰富网络文化,稿件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,与法制与社会网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。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,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,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,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。